近年来,石家庄市妇联积极开展“春蕾计划”、“恒爱行动”、“安康计划”、“危难救急儿童救助”、先心病爱心工程等活动,在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等方面得到了关爱和救助,使大批困境儿童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具体做法如下:
一、出台相关政策,保护困境儿童权益
困境儿童的存在是社会转型期的客观现象,我市努力通过政策的调整或以政策杠杆、政府行为的力量,减少某些类型困境儿童的人群。形成了由政府负责、妇联牵头、成员单位协作的工作格局。市妇联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向政协报提案,督促相关政策的出台制定,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灌流工作的意见》、《石家庄市关爱留守流动儿童行动方案》,为儿童保护提供政策保障;市民政局、市妇联在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市民政局还为孤儿争取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寄养在福利院的孤儿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寄养在家庭的孤儿每人每月补贴600元;市司法局成立了石家庄市少年保护教育中心,专门救助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和孤儿;劳动部门为失业和下岗人员(贫困儿童的父母)提供就业优惠政策;市卫生局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市残联争取福彩中心的支持,在4个贫困县和3个平原县开展资助残疾儿童活动,每县资助30名,对寄宿制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600元,走读的残疾儿童每人每年补助400元。
二、救助形式多样,困境救助形成品牌
市妇联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救助行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困境儿童的氛围,形成了一系列品牌项目。
春蕾计划扎实开展。市妇联先后与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燕赵都市报共同开设了“爱心传递”、“春风送暖”、“捐一点钱,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等救助专栏,吸引了众多社会热心人士加入到捐资助学行列。争取上级支持先后建立了平山苏家庄立邦春蕾小学、行唐苏户春蕾小学、井陉常坪春蕾小学、赞皇许亭春蕾小学和卓舒春蕾高中班、新联合春蕾班、人宇爱心春蕾班、110巡警春蕾班、苏宁电器春蕾班、66395部队春蕾班等,据不完全统计,创建春蕾小学5所,举办春蕾班26个。
先心病救助工程效果显著。市妇联充分发挥“联”作用,多方联系,组织协调,争取河北医大一院的大力支持,从2005年开展“先心病救助工程”以来,深入无极、元氏、矿区、深泽等13个县市对15600名儿童进行了先心病普查。为我市1280名儿童进行了减免费用治疗,为爱心托起了1280名生命。藁城市5岁先心病儿童王某某,父亲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多病的小雨柔和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经济困难,我们多次跑医院,免除了她的全部费用,当我们把痊愈的小雨柔开车送回家是,乡亲们都说,你们不只救了一个孩子,而是救了一个家庭。
恒爱行动八年坚持不懈。市妇联自2005年开展活动以来,连续八年积极参与省妇联省儿基会开展的“恒爱行动——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活动,共发放毛线1570斤,回收爱心毛衣1948件,使儿童穿上了“温暖牌毛衣”,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特殊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市妇联积极支持配合市少保中心工作,为流动儿童和服刑人员的孩子送去关爱,春节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过大年,六一带着礼物和孩子们一起庆祝节日,中秋和孩子们在一起共话团圆,平时和孩子们保持书信和电话联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灵寿孤儿赵梦月6岁来到少保中心,市妇联就开始资助,去年赵梦月职中毕业,我们多方帮忙联系工作找单位,现在工作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2009年启动了“爱心妈妈”未成年服刑人员帮扶行动,制定了亲情帮扶、法制帮扶、技能帮扶、物质帮扶、就业帮扶等帮扶措施,市妇联负责帮扶的抢劫盗窃犯刘某某,判刑17年,现在深州监狱服刑,开始家庭恨铁不成钢,和他断绝了关系,他也一度破罐子破摔,抵触改造,我们了解情况后多次和他家人联系,去监狱、去家里,利用书信、电话、探视,反复做工作,讲利害关系,,刘某某的情绪好转,积极改造,去年减刑一年。
三、项目试点探索,健全困境儿童保护网络
石家庄市作为“儿童保护体系与网络建设项目”试点城市,初步形成了项目的石家庄模式,试点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基本达到了网络化:在社区建立了儿童庇护站,开通了儿童救助热线,对发现的家暴儿童、受虐儿童、遗弃儿童及其他特殊困境儿童进行临时庇护;对部分人员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计生部门对贫困的独生子女每年一次性救助1500元,对大病儿童、孤儿每年一次性救助2000元。妇联对贫困儿童采取不定期救助。在学校、幼儿园建立教师义务报告制度,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了“青少年维权岗”。在卫生院建立了意外伤害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儿童的意外伤害事件并向社区报告。在派出所建立了困境儿童排查制度。
做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权利保护”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实践,针对留守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对留守儿童给予特别的管理和关照;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设立了代理家长制度、定期家访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扶,着重解决儿童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这五条关爱网络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