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传统布艺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布艺产业是深泽县的传统产业,主要分布在白庄乡的小堡、大堡、大直要等7个乡村,其中小堡村布艺产业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素有“南义乌北小堡”美誉。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勤劳智慧的深泽人民就从利用布边缠线加工沙发垫开始做起,大力发展手工编织的布艺产业,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布艺产业发展,在将产业发展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同时,每年都在县委全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布艺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提出详细的规划和明确的要求,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名分包县级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方法,着力实现传统布艺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2012年7月,县委书记王德庆同志还亲自安排县委办就加快推进全县布艺产业发展做了专题调研,进一步完善加快布艺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推进举措。2014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9亿元、占地450亩的河北小堡(国际)家纺市场及产业孵化园项目建设,不断引进战略投资商,吸引县内和周边县市企业入驻,积极打造建设集贸易、展示、仓储、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布艺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年产值20亿元。
截至目前,布艺产业发展可以用“四多”来概括:一是生产企业多。全县布艺生产企业已达500余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50余家,500万元以上的有100余家。二是产品品种多。产品品种已从单一的沙发垫形成了集工艺台布、沙发罩、钢琴罩、空调罩、电视罩、电脑罩、家居装饰品、家纺等200多类和5000余个花色品种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此外拥有春日牡丹、我舞飞扬、美极熊、宏发等6个品牌和“吉丽达”河北省著名商标1个。三是带动就业多。一大批生产大户在抓好本地企业生产的同时,还在安国、安平、定州、无极等周边县(市)设立了生产加工点。整个布艺产业辐射带动本地和周边县(市)从业人数达10万余人,其中,90%以上均为女性,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余元。它已成为适合女性创业就业的朝阳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四是销售渠道多。依托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大型购物网站开设的1000余家网络经销店,实现了销售渠道由市场向网络的拓展,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远销到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周边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带动了物流、仓储、包装等12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年销售额累计达到6亿元以上,销售量占全国总销量的70%。
二、我县布艺分会工作开展情况
深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深泽县布艺分会和妇女手工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妇女就业创业的意见》,县委书记王德庆同志还多次亲自召开工作协调会、座谈会,提出了“布艺小产业、经济大产业、就业大舞台”等重要理念。2011年3月,在上级妇联及“石家庄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们挂牌成立了“石家庄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深泽布艺分会”。一是协会组织结构。协会设置会长1人、执行会长1人、副会长2人、秘书长1人、理事12人、会员108人。会员由从事布艺行业的企业单位、留守妇女及布艺加工爱好者等人员自愿组织而成,并吸收白庄乡、县就业局、县工商局、县司法局、县质监局等部门为会员单位。二是协会运行原则。协会坚持以“布艺小产业、经济大产业、就业大舞台”为发展理念,以“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会员”为宗旨,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原则,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行业自律,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沟通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协会工作和成效。具体工作中,坚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协会会员单位在资金、信息、培训、服务等方面优势资源,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为妇女创业就业拓展空间,有效缓解了广大妇女创业难、难创业的问题,有力地服务了传统布艺产业的发展。例如,在破解资金瓶颈方面。县妇联与县就业局联合开展了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贷款金额达1355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推动了布艺产业的良性发展。在破解技术难题方面。一方面依托吉丽达、双利布艺、春日牡丹等规模较大、品牌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建立妇女手工编织实践基地3个,并组织广大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开展布艺加工的“技术大比武”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妇女生产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依托县就业局、县司法局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开展了妇女就业技能、女职工劳动权益保护、安全生产、妇女保健知识等培训活动,使她们每人都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技能。在破解思想难题方面。坚持政府推介、妇联搭台、协会参与,培养、树立了一批像张英会、宋亚坤等一批女行业带头人,切实做到了用榜样带动妇女创业、以标杆激励妇女创业。同时,还先后组织布艺生产大户参加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省市妇女项目推介会,正定小商品博览会等各类经贸洽谈会和大型展销会10余次,既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又开拓了市场。四是协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近年来,协会在县妇联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健全组织网络,完善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水平,展示服务亮点,大力发展新会员。并在此基础上,注重主动履行社会职责,积极参与全县的“情系特困妇女儿童”、“贫困母亲圆梦行动”、“慰问革命母亲”等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利用“母亲节”、“重阳节”、“儿童节”等重大节日大力开展慰问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截至目前,已看望慰问困难妇女儿童52名,捐献救助资金达30余万元,受到了广大妇女儿童的一致欢迎。
三、我县布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以上企业总体水平偏低。全县布艺生产企业虽然生产环境和机械化水平较发展初期均有了明显改观,但多数依然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干闯市场的作坊式阶段,简易的企业标识铭牌、棚户区式的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混杂的库房、松散型的管理方式,等等,距离现代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二是区域品牌优势尚未发挥。我县布艺生产企业群体大、总数多,但仅有6家企业注册、1个河北省著名商标,没有形成在全国家纺布艺行业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与“水星家纺”、“全友家私”、“红苹果”等国内一线品牌相比,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影响力都还有明显差距。
三是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布艺企业没有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和研发团队,部分产品存在“山寨版”、“高仿品”现象,这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竞争比较优势,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旦市场有波动就会对企业造成致命打击。
四是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对布艺行业发展的制约日益凸显。在国家土地政策越来越严,银行贷款门槛越来越高,工人劳动报酬日益增长等多种因素集中制约下,作为小微企业的布艺行业整体面临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四、三点建议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布艺产业的发展,确立了打造中国北方布艺产品的“小义乌”发展目标,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希望能够借助这次调研活动的“东风”,为我县布艺产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新春天”。
一是建议多开展类似的调研活动,强化对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指导力度。全国妇联、省市妇联特别是喻主席,占位高,联系广,希望能够多到深泽县来走一走、看一看,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调研活动,把外地的那些愿意投资布艺产业大客商、大老板介绍到我县来,把那些掌握布艺产业生产技术能手和专家人才介绍到我县来。同时,把我县的布艺产业介绍给您的朋友、推介给国家、省市的相关部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县布艺产业、喜欢我县布艺产业、支持我县布艺产业,为我县传统布艺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
二是建立全国性的产业信息资源库,强化对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职能优势,建立集人脉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产业资源和营销资源为一体的信息库,并搭建专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提供信息服务。
三是加大对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力度,强化对妇女手工编织业发展的智力支撑。在协调和督促国家各部委、省市各部门认真落实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从更高层面上,进一步完善妇女创业就业的培训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构建部门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培训工作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