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思考
巾帼脱贫行动:帮姐妹插上致富的翅膀
来源: | 发布时间:2016-03-0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独特作用,根据全国妇联《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开展“巾帼脱贫行动”的意见》,今年1月12日,石家庄市妇联在全市启动“巾帼脱贫行动”,按照妇联+产业联盟(协会)+企业(合作社)+贫困妇女的模式,通过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产业帮扶、技能培训、医疗救助等活动,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稳定脱贫。
    一、启动巾帼脱贫行动,引导贫困妇女坚定脱贫志向
    1、召开巾帼脱贫工作会。我市有30.2万贫困人口,其中,平山、赞皇、灵寿、行唐4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3.6万贫困人口,妇女占40.8%,针对这种情况,年初,市妇联联合市扶贫办召开了石家庄市巾帼脱贫行动暨对口帮扶签约仪式,下发《关于在全市深入实施“巾帼脱贫行动”的通知》,全面安排部署我市的巾帼脱贫行动,帮助广大妇女特别是贫困妇女正确理解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坚定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生动力。会后,各县(市)区妇联特别是赞皇、行唐、平山、灵寿四个国家级贫困县,积极行动,全面推进巾帼脱贫行动。赞皇县妇联积极与县扶贫办协商,确定扶贫方式与扶贫项目,先后启动了医疗、电商、技能、三个帮扶项目。行唐县组织召开“聚巾帼智力 促精准脱贫对接肯谈会”,确定县级结对帮扶协议。
    2、实施精准脱贫帮扶。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我们组织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家庭手工业、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协会、联盟、医疗单位以及女企业家与赞皇县、灵寿县、行唐县、平山县四个国家级贫困县妇联、贫困妇女,结合实际签订了帮扶协议书,通过提供手工编织、电商微商、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特色产业帮扶服务,使贫困妇女掌握技能、早日脱贫。桉洋工艺笤帚总经理于娟河与贫困妇女谷从荣签订帮扶协议后,主动深入到黄北坪村,与贫困户座谈帮扶需求与方式,争取扶贫办的支持,为贫困户学习手工技能提供免费的材料和培训。目前,谷从荣已在县妇联和于娟河的帮助下,组织5名有意愿的妇女成立手工合作社,开展工艺笤箒制作。
    3、创新政策宣传方式。除采用常规新闻媒介的宣传方式外,市妇联还开通了巾帼脱贫行动微信公众订阅号,设有扶贫动态、扶贫政策、帮扶项目三个栏目,全面宣传国家、省、市的脱贫政策、脱贫项目、脱贫活动、帮扶信息,以及脱贫成功的先进典型,让大家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使用帮扶政策,选择帮扶项目,使贫困妇女早日实现稳定脱贫。目前,平台共发布信息50多条次。
    二、创新巾帼脱贫帮扶模式,提升贫困妇女脱贫技能
    依托我市现有的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联盟、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联盟,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巾帼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等,全方位为贫困妇女服务。
    1、巾帼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带头人联盟+农业基地+贫困妇女模式。充分发挥巾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联盟及其成员作用,积极组织贫困妇女开展蔬菜、果树等种养殖技术培训。平山县梁红宵创办了田峪果品种植基地、合作社,积极帮助贫困妇女举办果树种殖技术培训30多期,在盛佛村、下槐镇等5个贫困村建立了育苗基地,先后承担了宅北乡、岗南镇武家村等3个地方3000多亩地的技术员职责;齐丽莎利用自己的蔬菜基地,大量吸收贫困妇女到基地工作,同时,每隔三五天就要进行一次技术培训,使贫困妇女能掌握一技之长,带动更多的贫困妇女不出家门就业脱贫,受益妇女达400余人次。
    2、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企业+贫困妇女模式。依托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及其会员,在全市贫困妇女中广泛开展手工技能培训,并回收手工作品,促进其脱贫致富。崔雪芹下岗失业后,创办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实现致富,她始终不忘记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她利用自己的资源,采用定单方式,帮助土门乡牛家村等30余个村销售农产品和进行土布加工,人均实现增收1万余元。行唐县妇女家庭手工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为贫困妇女发展寻找出路,带领大家开展手绢、花等的制作,实现增收。
    3、互联网联盟+电商平台+电商企业+贫困妇女模式。充分发挥石市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联盟、巾帼众创空间以及巾帼电商平台的作用,将赞皇、平山等贫困县、村的农产品、手工产品免费吸纳到巾帼电商平台、河北农产品交易中心,举办线上线下慧聪年货节,实现销售收入达  万元,有力地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互联网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联盟微信公众服务号,帮助大家用手机APP销售产品。依托慧聪公司、信息工程学院、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各县电商培训实训基地,广泛举办电商技能培训,电商训练营等,帮助贫困妇女学习互联网技能,支持有意愿的贫困妇女开办网店、微店等。灵寿县妇联积极争取聚世惠集团灵寿办事处的支持,除将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一用于贫困妇女的救助外,常年举办免费的电商培训班,两个月共举办电商培训班8期,80天培训贫困妇女186人,开店50人;行唐县、赞皇县也纷纷开办电商培训班,目前,全市共举办免费电商培训班13期,培训妇女680余人,帮助开店近200个,使贫困妇女能够稳步增收。
    4、巾帼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贫困妇女模式。依托市、县巾帼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基地,举办免费的家政技能培训班,帮助贫困妇女在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同时,解决自身就业。作为市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常年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行唐县妇联借助春风送岗位,招收90多名妇女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为学员提供免费食宿,近期将开班,使更多贫困妇女掌握家政技能。两个月以来,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妇女350余人,上岗280人。
    5、医院+贫困县+贫困妇女模式。巾帼脱贫行动启动以来,市四院、省直第一门诊等医疗机构积极与贫困县签订帮助协议,通过免费“两癌”筛查与手术、复明12号免费白内障手术筛查与手术等项目,为广大妇女提供健康保证。去年以来,共为30名贫困母亲发放“两癌”救助资金22万元,为600余名贫困女进行“两癌”免费筛查。省直第一门诊今年将为我市800余名贫困妇女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筛查与手术,2月23日在赞皇县举行了免费筛查,100余名妇女参与。
    三、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助力贫困妇女脱贫
    1、新闻媒体广泛参与。中国妇女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石家庄日报以及新华网、凤凰网、长城网等新闻媒介都广泛、密集地报道我市的巾帼脱贫行动。《中国妇女报》在22天之内,连续4次大篇幅报道我市的脱贫做法和先进典型,其中3次头版。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为我市巾帼脱贫活动出谋划策,并专门设立栏目进行宣传;石家庄日报多次报道我市巾帼脱贫活动,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2、女企业家爱心奉献。女企业家积极参与到巾帼脱贫行动中业,主动与贫困妇女结对帮扶,发展各种形式的互助组、合作社,确保精准扶贫落到点上,扎到根上。两个月以来,共有郭春利、崔雪芹、陈秀英、于娟河、梁红宵、齐丽莎、贾茹、王小利等50多位爱心女企业家,为600余名贫困妇女提供了技能培训、吸纳就业、销售产品等多方面的帮助。省美容协会会长王芳出资1.5万元,为赞皇县贫困村建立儿童友好家园;赞皇县企业家陈秀英在贫困村三六沟村建立中蜂养殖基地,帮助妇女尽快脱贫。
    3、社会项目频频助力。积极整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爱心企业家捐助、贫困母亲援助项目等项目资金,形成合力,为贫困妇女创业就业提供资金助力。1月份以来,全市共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026万元,帮助274名妇女实现创业;省贫困单亲母亲援助项目实施以来,为352名女提供实用循环资金近17.5万元,带动1300余名贫困妇女就业上岗,有力的推动了贫困妇女的稳定脱贫。争取母亲邮包项目,为平山县的100名贫困母亲发放了价值200元的母亲邮包,让贫困妇女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在这些爱心人士和资源的帮助下,涌现出了行唐县赵丽霞等的脱贫典型,进一步增强了脱贫妇女的积极性。 

冀ICP备20019301号-1
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石家庄市长安区青园街25号  邮编: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