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身边的至亲能够出现“陆海空”三个兵种的几率可谓微乎其微,而我就有幸有了这样的幸福经历。
我的父亲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一名军官,他1956年光荣参军入伍到了东北老航校,1979年响应号召转业到了地方工作。25年的空军军旅生涯,练就了父亲坚忍不拔的刚强性格,在黑龙江,冬季的机场温度降到了零下40多度,手脚都被冻僵了,父亲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他唯一的信念就是要保证飞行安全,保卫祖国的领空。由于父亲工作成绩突出,在部队他入了党,提了干,曾代表空军部队基层干部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国庆大典,并有幸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1969年,空军组建新的航校,父亲奉命从东北转场到了湖北,那是一片山脚下的荒地,没有营房,他们就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住干打垒,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叮咬,硬是靠着战友的齐心协力,靠着他们的一双双手建起了营房、机场、学校、家属宿舍。现在,老父亲已经75岁了,他最感兴趣的话题依然是那热血沸腾的年代和那光辉的青春岁月。去年,我们30多年未见面的原部队子弟学校同学聚会,提起父辈们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岁月都百感交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在我的印象里父亲给我买的玩具总是飞机模型,给我讲的故事永远是打仗的故事,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影响巨大,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军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现在我还是感到非常遗憾。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别人给介绍过很多对象,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人做我的丈夫,他是一名解放军陆军军医,从14岁参军入伍到今年1月13日已经在部队工作了整整35周年,他当过炮兵、卫生兵,干一行爱一行,表现都非常出色。1981年他通过艰苦努力考入了军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军医。多年来,他对待病人像春天般的温暖,经常伸出援助之手给困难病人垫钱、送物,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2010年荣立了三等功。他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刻苦钻研,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现在已成为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带头人,我们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
我的儿子高考填报志愿时曾有多种选择,在家庭的影响下,他在第一志愿一栏中毅然而然地填报了海军国防生,今年就要毕业奔赴祖国的海疆,即将成为一名海军军医了。他性格里秉承了父辈的军人气质,他身上没有80后独生子女的娇气,在校期间,不论条件多艰苦,他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军政训练门门优秀,为人大度、诚恳,乐于助人,性格开朗、活泼,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这就是我家的“陆海空”,作为军人的女儿、妻子、母亲,我身兼数职,我珍惜这一切,享受这一切,在这样的幸福包围之中,我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工作30余年,我获得过省优秀社区工作者、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市“三八红旗手”、市“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我骄傲---因为我的身边有光荣的“陆海空”。